上海交大电院感知学院在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佳绩_给料喂料_leyu乐鱼在线登录入口_乐鱼app官网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13353676726 13781984528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给料喂料
上海交大电院感知学院在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佳绩

上海交大电院感知学院在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佳绩

时间: 2024-07-06 02:59:26 |   作者: 给料喂料

  11月6日,2023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郑州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赛队自华东赛区决赛到全国总决赛一路闯关夺旗,荣获四项大奖,展现了交大感知学子在测量及传感器领域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生物分子检测技术不仅是人们探知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还是精准医学、药物筛选、疾病筛查及诊断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疾病早期诊断领域,灵敏可靠的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对于降低死亡率和阻断疾病发展和传播至关重要。然而,从早期患者身体提取的样本中,疾病标志物存在含量较低、变化复杂,以及存在个体差异等多种问题。此外,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生物分子的浓度、粒径、结合/解离状态等多种特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目前已大范围的应用的分子浓度检测这一单特性分子检测技术,不能有效地监测疾病发生与发展。

  为了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可靠检测和精准诊断疾病,团队创新地开发了一种多特性分子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全新生物信息获取技术和独创的信号处理算法,首次实现了对生物分子浓度、粒径以及免疫过程的同时同步检测和分析。系统可在30分钟内实现对pg/mL级别的分子浓度和nm级别的分子粒径的检测,同时监测分子免疫结合过程。这个系统具有多种特征的识别能力、高灵敏度以及快速检测的优势,可以明显降低癌症等恶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成本,减轻国家医疗压力。

  团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传感器与仪器系统研究室,研究方向最重要的包含:智能传感技术、生物测量技术、能量采集、精密测量、无源无线传感等。研究室致力于仪器测量原理性创新、传感与测量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测量、生物检测等领域获取多项创新性成果。团队指导老师为李平教授,获奖小组成员为陈冬雨、左灿、欧阳吉海、王国达、高干。

  线激光测量传感器是基于激光的主动式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非接触、应用广、结构灵活”等优点,参赛项目——“基于双通滤光的光切式激光轮廓仪”在传统单目线激光测量法的基础上,搭建异构双目线激光测量系统,设计双通滤光融合算法,引入多尺度、多维度信息,并在光源设计、光条提取、HDR优化等方面做出创新工作,研制出了测量盲区更小、点云更加稠密、测量精度更高、重建细节更完善的激光轮廓仪,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疗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传感与光电检测研究室:研究方向最重要的包含智能传感器、高精度视觉检测和生物医学感知三大方向,具有多项国际首创的科研成果,部分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研究室致力于新型原创传感器与智能仪器的研发,践行“坚持原创、研以致用”的理念,努力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航空航天、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国民经济重大领域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该研究以实现人体汗液中多指标联合无创检测为目的,设计开发了基于纸基微流控芯片的贴片式电化学比色传感器,通过一系列优化研究和在体实验,实现人体汗液中六个关键生物标志物(葡萄糖、乳酸、尿酸、pH、镁离子和皮质醇)的快速检测和分析,该芯片能够最终靠一次汗液的收集,同时实现比色和电化学联合检测,具备极其重大应用前景。

  王侃: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基于纳米技术实现早期肿瘤标志物的体外快速检测新方法及其配套设备的研制与成果转化;2)可穿戴式传感芯片的研制;3)人工智能辅助体外诊断的算法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大目标。目前,国内钢铁厂均积极地推进生产智能化。高温熔融金属容器设备识别定位是冶金智能化的核心问题,但因其表面温度高、钢渣散落,克服恶劣工况是技术难点。团队研究设计了基于电磁微声技术的识别定位系统,包括可耐受450℃高温的微声芯片、可耐受钢水喷溅的微声标识器、可远距离稳定发射和采集信号的抗干扰雷达及天线。本系统主要使用在在钢包、铁包在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识别定位及出铁高炉下对位。各点位雷达读取安装在钢包铁包上的标识器,获取包号及位置信息上传后台用于智能调度。本系统在多家钢铁厂实际应用,可在高温、铁渣喷溅的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工作。

  团队来自上海交大无线无源传感实验室。实验室研制的声表面波无源无线传感系统在电力、石油、冶金等行业获得批量应用,构建的压电微声器件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为微声滤波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该赛事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分设“高校组创新设计类”“高校组创新应用类”“企业组”三个类别,以自由命题方式来进行比赛。本次大赛于今年8月启动,分为企业组、高校创新应用组、高校创新设计组三大赛道,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近400项,吸引了150多家单位、1000余名高校学生、老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比赛。

相关新闻